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劉暢
受疫情影響,許多家長在面臨經濟壓力的同時還要承受孩子網課教育和升學的壓力,孩子在家中沒有集體活動,手機游戲導致的矛盾也一觸即發(fā)。一時間,整個家庭的壓力都集中在孩子的身上,導致近期青少年心理問題比往年更加突出。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李春陽介紹,僅她所在的咨詢室,所接到的咨詢、求助家庭數量便比往年同期增加了50%。面臨即將到來的初三學生開學,她針對學生們最易出現的幾項問題給出建議,希望幫助初三學生們緩解心理壓力,盡快恢復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
學習效率低下怎么辦?
由于疫情和超長假期的影響,學生出現身體和心理上的一定反應是正常的,他們需要一個“心理緩沖期”來幫助自己適應生活環(huán)境和節(jié)奏的轉變。建議老師通過班級討論或問卷調查的形式,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開學恐懼”,了解大部分學生產生情緒反應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供建議和幫助。在班級討論的過程中,聽到其他同學也有類似的感受,將有利于緩解學生內心的焦慮,營造互相支持的氛圍。
居家獨處了這么久,學生可能感覺孤單,這時候人際關系的支持就是最大的滋養(yǎng)。復學后,同伴之間、師生之間開始重新聯結,這種溫暖的集體力量將會幫助學生盡快跨過這段適應期。教師可以多鼓勵學生分享自己開學后的新目標,構建希望,重獲集體歸屬感。
對學習“提不起勁”怎么辦?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提出,人們常常通過觀察他人的成功經驗來獲得替代性經驗進而模仿學習。疫情期間,各行各業(yè)涌現了一批積極貢獻的先進人物,復學后,老師們可以引導學生關注這些榜樣的故事,了解他們的成長經歷,尋找他們身上讓自己非常認同和想要學習之處,然后遷用到自己身上。
同時,教師還可以了解疫情期間涌現出的故事,引導學生探索自己感興趣的專業(yè)、院?;蚵殬I(yè)方向,看到心目中的職業(yè)偶像,明晰自己的未來目標。用職業(yè)理想為學習賦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為假期的“放縱”懊悔怎么辦?
有些學生開學后可能自覺已經和其他同學拉開很大差距,認為已經追不上大家的進度,焦慮緊張甚至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緒。建議老師們可以在第一節(jié)課上課之前設置一個“重啟儀式”,幫助學生同過去的自己做一個道別,為迎接未來的新生活做出宣誓。這種“重新開始”的儀式感可以幫助學生更多的看到未來積極的可能性,減輕為過去而后悔的情緒。